(猫扑中文)之所以较为详细的介绍《太白阴经》其实就是为了将其与邹若衡此时手中的这一部《太白武要》相互区分,说起来,虽然《太白武要》也是以“太白”二字冠名的,但是其内容上却是与《太白阴经》存在非常大的差异的,因为《太白阴经》的成较早所以其中除了一些现实意义上的战策、方略之外,其中还包含了比如像“占云气”、“占妖星”、“祭风伯雨师文”、“风角”、“龟卜”这样的存在超自然意义的记载。
邹若衡看着手中的兵,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第一次翻阅本的时候,里面留给他的怪异感觉,比如这本明显就不是一个人编写或者说整理补充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这部兵虽然保存的还算完好,但是里面有很多地方有人为故意撕毁的痕迹,同时这部兵的编订的地方,有很多的节点,或者说是更像是被人拆开之后,重新编订的,所以邹若衡认为,他手中所拿的这一部兵,实际上并非是完全版的,而且看样子,这兵中的很多记载,都已经不复存在了,因为一部兵,在传承的过程中出现损坏是非常正常的。
邹若衡翻阅过本不是多少次了,但是每一次他都能够从其中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当然了,之前邹若衡还不是军人的时候,他每每遇到了什么麻烦,亦或者是他的功力修炼遇到的瓶颈的时候,他都是会拿出这部,来看一看,即便是其中他早已经能够倒背如流的东西,当他再一次翻阅的时候,也能够从中得到新的启示,由此可见,这是一部神奇的兵法。亦或者说,这部兵有着超非寻常的能量,说的的玄乎一点,也就是这部没准就封存这什么超越自然的力量。
比如《太白武要》中,有这样的一句话,曰:兵之要,曰军纪明;兵之贵,曰将帅和;兵之胜,曰先为不可胜;兵之锐,曰先当不可折;要、贵、胜、锐,此为兵之精也,乃为国之重,安民子策也。
这部兵对于邹若衡的意义,可想而知,而他之所以会在这个时候准备将这一部兵交给蔡锷,实际上也是因为他现在很明白,虽然他追随蔡锷的时间并不长,但是他还是能够从这个男人的身上,看到军人所独有的那种气质,以及一众稍有的倔强,同时对于“肩负”与“承担”两个字,设身处地的,用自己的行为来解释,蔡锷的这些特点,感化了邹若衡,同时也让他这个原本纵横江湖,快意武林的武者,明白了,虽然那人那么坚强,但是实际上他比之任何人更为的脆弱,只不过唯一的区别就是,别人会把自己的脆弱展现给其他人,而那个人,却永远的将自己的脆弱与无力,埋藏在自己的心理,即便是不经意的时候,会流露出些许,但是他却从来都没有承认过,而且他也决不会承认,亦然的不会让别人在自己软弱的时刻,来打击自己的信念。
回云南,这一路上,颠沛流离不算,时时戒备着,刻刻不再面对着有可能到来的死亡,在日本,黑龙会的刺杀,强大的火力下,那个人,与自己的副官仅仅两个人,拼着一死,也不愿动摇自己的信念,这样的人,这样的人格,或许他真的不高尚,真的不高尚,但是仅仅是他现在的所作所为,就足以令人折服。无论他的内心到底如何的想,想着怎样肮脏阴险的事情,但是他现在的所作所为,大家是看在严厉的,做得对,无论目的如何,至少他做了,而且做得对,若不是他,恐怕这普天之下,将不会有所谓的“护**”的番号!
英雄相惜,多少人同邹若衡一样,愿意为了真正的英雄而付出,即便他们自己实际上就是真正个英雄,也是英雄的特点,他们绝不满足,绝不认为自己的担得起这个英雄的称号,所以他们聚集在一起,寻找,亦或是推举出更为有才能的人,追随着,为其复出,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可是有谁知道,谁又会去想一想,这万骨枯中,有多少人,是自愿的付出生命,将充满了色彩的年华,付之于枯骨之上。
手中的《太白武要》或许就是这种精神的缩影,无论是兵者,亦或者是武林人士,无论是什么人,侠骨柔肠常在,笑傲神游非常!手中的,就好像是一部史诗华章一样,虽然没有记载任何英雄的事迹,但是这其中所记载的每一个字,都不知道多少人心血凝聚而得来的精华。
历练,磨砺,对于心性,对于造诣,对于境界,都是非常有效地,能够有效的提升这些方面的素质,而众所周知的,这些素质所相关联的,是人身上的每一项技能……中所写,对于邹若衡来说,都能够倒背如流了,但是他对这部依旧视若珍宝,而如今他拿出来,其实就为了能够在这样的时刻,给自己的将军,也就是蔡锷,那个铮铮铁骨不当柔情的汉子,一个慰藉,虽然不会有什么太过明显的效果,但是他还是打算如此。
毕竟,对于现在的情况来看,无论是整个护**也好,亦或者是单单这一路护**也罢,亦或者是包括了北洋军、袁军在内,所有的队伍所使用的战术布置,都是根据各国最新的战术方式来进行设定分析的,所以自己入股讲这么一套老兵拿出去,能不能得到蔡锷的首肯尚不可知,但是非常容易“引火烧身”,毕竟现在护**内并不能够算是安稳。
“邹副官,出来一下。”声音的主人不是别人,正是蔡锷,邹若衡沉吟了片刻,而后还是选择拿着那一部兵走出了屋子,当他见到蔡锷的时候,原本不吸烟的蔡锷此时竟然自顾自的点起了一支烟卷,不过气味有些怪,正面目严肃的看着远方。
蔡锷没有理会邹若衡的话,回过头,看了看他,而后目光就停留在了邹若衡手上的那部上,嘴里还不由的问道:“手里拿的这是什么?”听到蔡锷发问,邹若衡连忙回答说:“是一本兵,正打算给您送去那。您看。”说着邹若衡把兵送到了蔡锷的眼前……
《尘州图》的年代必然比之吴佩孚手中作战地图的成型年代要早上不知道多久,但是说起来,其实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吴佩孚才会被这半本残提起兴趣,因为他通过上面的文字记述,在自己的脑海里组建成了一幅庞大的地理结构图,其中包含了山水、沟壑等等,如果能够以图像的方式呈现出来的话,肯定比他现在所使用的地图要详细上不少,不过吴佩孚却也知道,这《尘州图》虽然记载详细,但是又有谁知道“尘州”这个地方是在什么地方那?
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方圆”是指范围。因此,“九州方圆”,即“中国这块地方”。即九州方圆,地大物博,气势磅礴的一种景象。
但是无论如何,无论是那一部古籍的记载,都对这个所谓的“尘州”毫无踪迹,甚至是连一点蛛丝马迹都没有,所以这不由得叫人联想到,会不会这个所谓的“尘州”其实就是人们杜撰出来的那?而且如果有这样的可能的话,那么这一部《尘州图》自然而然的也就变得毫无价值了,但是吴佩孚虽然也有用这样的疑虑,可是对于现在的他来说,即便是有这样的疑虑,可是仅仅是通过自己刚刚对于《尘州图》的阅读,脑海中所形成的的那一幅地理图上来看,如果万一《尘州图》的存在,所记录的是真实的话,那么或许自己现在所要面对的问题就能够得到解决。
本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