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自从秦浩然断奶开始的磨练,秦家厨子的厨艺已然渐有笑傲江湖的风范。秦府经营的菜馆酒楼因为秦浩然的异世秘籍,生意蒸蒸日上,日进斗金。
家中厨子根据小少爷的口味烧制出的菜肴,让秦奋和秦王氏也吃的赞不绝口。秦氏夫妇在夸奖自己的儿子连吃菜都有绝世天资的同时,更加娇惯这个独子。每餐必用顶尖的食材给小少爷补养身体,吩咐厨子仔细做来。
今日厨房中午给秦浩然准备的是灵谷饭,红焖风羚羊肉,清炒青玉竹笋丝,还有一壶百果琼浆。
这个世界的生灵,除了人之外。其他出类拔萃的物种,有些也能缓慢的吐纳天地玄气甚至五行之气。蕴养自身,直至开启灵智。
能吐纳天地玄气的植株,被称为灵植;能吐纳天地玄气的兽物,则被称为灵兽或妖兽。人若是经常食用这些灵材,能补益自身,修玄者更能精进修为。
普通稻谷与灵谷根本没有什么可比性。灵谷的生长时间远比普通稻谷长久,蕴含的天地玄气丰富,味道极佳。一斤灵谷的价格抵得上普通稻谷百斤。
风羚羊是牧人所能圈养的种类不多的灵兽之一。肉质中有轻淡玄气,口味甘美。
而青玉竹笋更是难得。秦家万亩山田水田,只有不足半亩的青玉竹林。每年出笋数量极少。只在春日会出产一些,是少见的含有天地玄气的灵植,价比玄灵石。
百果琼浆虽然并未添加蕴含天地玄气的灵果。但却是按照秦家的祖传秘方调制。用近百种果实经过十几道工序加工,其滋味和效用都调和的恰到好处,最能生津止渴强健脾胃。适宜饭后饮用。
这样质量的饮食,在秦家这样的殷实富户,也只能供应秦浩然一人一日三餐顿顿食用。其他人等,包括秦奋和秦王氏,还有朴子归,也只能逢年过节时解解馋。
今日午餐,朴子归的饭食看上去和秦浩然的分别不大,实质却截然不同。
灵谷变成了普通的稻谷,风羚羊肉变成了顶级的山羊肉,青玉竹笋变成了普通的山竹笋。
只是百果琼浆多了一些。朴子归也可以分得一杯。从待遇上看,实在很容易分辨谁是秦家夫妇亲生的。
当然,秦浩然为了安抚老道受伤的心,今日会把自己的饭食分给老道一部分。百果琼浆也要分出大半壶去。
朴子归抱着一杯秦浩然亲自斟给他的百果琼浆,一小口一小口的慢慢咽下。百果琼浆调制出的清甜滋味满嘴芬芳。
青玉竹笋如此鲜嫩多汁,风铃羊肉柔滑无比,灵谷饭是最天然的水谷精华。吃到腹中,能明显感觉到这些灵材对身体的滋润和身体被天地玄气滋润后本能的愉悦……
一杯百果琼浆见底,朴子归舒服的长叹一口气。觉得在秦家的日子还是很美好的,秦家小公子还是很萌很有爱的,就算能把人噎的背过气去也还是能缓过来的……
朴老道虽然修为着实低了一些,但是游历广阔,盘古大陆但凡不太危险的地方都让他逛了个遍。却也未曾尝过秦浩然从异世带来的美食,一尝之下,觉得勾魂夺魄。心中怨气全消。
酒足饭饱后,朴老道心情愉悦的开始上课。一字一句的教授秦浩然修玄者入门所修习的《蕴玄经》。
物之大者无若天地,然而亦有所尽也。天之大,阴阳尽之矣。地之大,刚柔尽之矣。阴阳尽而四时成焉,刚柔尽而四维成焉。夫四时四维者,天地至大之谓也。凡言大者,无得而过之也。亦未始以大为自得,故能成其大,岂不谓至伟者与?
天生于动者也,地生于静者也。一动一静交而天地之道尽之矣。动之始则阳生焉,动之极则阴生焉。一阴一阳交而天之用尽之矣。静之始则柔生焉,静之极则刚生焉。一刚一柔交而地之用尽之矣。动之大者谓之太阳,动之小者谓之少阳,静之大者谓之太阴,静之小者谓之少阴。
太阳为日,太阴为月,少阳为星,少阴为辰。日月星辰交而天之体尽之矣。太柔为水,太刚为火,少柔为土,少刚为石,水火土石交而地之体尽之矣。
夫人也者,暑寒昼夜无不变,雨风露雷无不化,性情形体无不感,飞走草木无不应,所以目善万物之色,耳善万物之声,鼻善万物之气,口善万物之味,玄于万物不亦宜乎?
整篇《蕴玄经》只有片尾有一玄字,却有玄之又玄的意韵。久经应试教育磨练的秦浩然很快便将整篇《蕴玄经》记住。却根本不知道如何去修炼。便问朴子归。
朴子归道:“传闻古人最初也不知道该如何修炼。可是,当第一个踏出修行的脚步后,才发觉修行之路早在人的脚下。难只是难在跨出这一步而已!”
“所以,《蕴玄经》不讲功法如何、玄气又如何。只讲天地万物之交。阴阳变化之交。而这交汇的一点,就是人!人必须体察万物,以物观我,才能引动天地玄气!”
“拿凡人武学做反例。凡人武学讲究意志、意念,讲求意到而力到。但这些其实都是后天的东西!”
“天地之间的玄气是没有意志与意念的。只有你的某个意念契合天地规则,天地玄气才会被你引动!”
“所以,你必须站在天地规则的角度上观察己身!”
“所以,《蕴玄经》只有一个玄字,却满篇都是天地规则,阴阳变化!”
“天地玄气并无思想,也并无自我的意识。人与天地玄气隔绝的原因,体质只是其次,最重要的是自我的执念太强。而人的执念,都是遵循后天的规则。不放下自我的执念,又如何容纳天地玄气?”
秦浩然听的目瞪口呆,话说,这和玄幻小说上讲的完全不一样啊!玄幻小说所言,只要主角有了功法,就能照着功法练、练、练,从废柴变成烧废柴的。
哪里有听说过还需要什么“以物观我”的?
哪里有听说过还需要什么“放下自我的执念”的?
“朴老道,你要是敢蒙本公子,本公子可要退货!”
“难道只要‘以物观我’就可以接引天地玄气?”
“不需要灌顶传功?不需要运转经脉?不需要手舞足蹈?不需要刻苦努力?”
“不需要用火把自己的经脉躯体烧一烧?”
“当然不用!只要能做到‘以物观我’,天地玄气就会自己找上门来!难只是难在怎样做到‘以物观我’!”
“为了突破这个瓶颈,有人苦练,有人冥想,有人按照苦行僧的方式行走于深山大泽,还有人红尘悟道做尽善事……”
“贫道当年就是苦修冥想数年,发现众生皆苦楚,才终于接引天地玄气进入己身。”
“所以,若想突破瓶颈,切莫注重普通凡俗武学所要注重的形体姿势和参禅打坐!”
“一切任其自然。可以坐,可以站,可以行,可以卧。无论万千姿态,只需探究出适合自己放下我执的姿态,就是最合适的姿态。”
“放下我执后,即可感触到天地之不同。或多或少会有那么一丝天地玄气流入身体之中。但是具体流入身体的哪个部位也不确定。与自身所领悟的天地规则有关。”
“只不过天资好的人,体内原本就有一股先天之气未曾褪去,与天地间玄气的呼应就更加容易。今后的修行也会快些。”
秦浩然心道,这个修炼法门倒也轻松容易。只是“以物观我”这几个字怎么听起来这么耳熟……
骤然想到,前世国学大师王国维曾有相关著述——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虽然前世的“以物观物”和今世的“以物观我”说法并不相同,但本质却是一样。都是讲求自我与天地的融合。
秦浩然思前想后,仰天大笑:“这简直就是为本公子量身打造的功法啊!不就是‘以物观我’么!本公子有作弊器,那还不手到擒来!不就是找个最合适的姿势嘛!来人啊,把本公子的躺椅抬过来,本公子要悟道!”
只是修行终究并不如秦浩然想象般容易——躺椅放在哪里都会有问题。
若是在室内,层层遮蔽实在太多,不见阳光雨露,又怎能感悟天地!
可若是放在室外,清风流转,树叶翻飞,群鸟振翼,蛩虫鸣响,野兽嘶鸣,光影变幻中,别说放下我执,以物观我。就是连基本的静心都做不到。
这时候,秦浩然才记起王国维说过的另一句话——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
看来想要突破还是需要安静啊!
不是普通的没有声音的安静,而是在心神混沌中真正获得的宁静。而据朴子归所言,对于所有的修玄者,这第一步都是最难的一步。有许多修仙者为突破这个瓶颈花费了数年的时间。